白玉堂 (1901-1995) 原名畢焜生,他的堂兄是名丑生黃種美,白玉堂自小在紅船跟隨他學藝,再拜小生聰為師,技藝日益精進。在樂同春由拉扯做起,升上四幫小生。後來跟武生演員合作關公戲,白玉堂飾演少年英俊的關平,觀眾漸對白玉堂有所認識。
1920年代後期,樂同春改組成新中華,白玉堂擔當正印小生,金喉花旦肖麗章,由此奠定正印地位。他在新中華經歷最久,約有六年,名劇有《芙蓉恨》、《夜渡蘆花》、《興漢雌雄》、《紅白杜鵑》、《今宵重見月團圓》等。男花旦王千里駒收山前,和白玉堂、靚新華、李海泉等,赴上海演出《千里攜嬋》、《血染芭蕉》、《捨子奉姑》等。
新中華散班後,興中華成立於1936年。本來團名為「勝中華」,後考慮到當時日本侵略中華,乃改為「興中華」。初期為全男班,主要演員先後有白玉堂、曾三多、林超群、龐順堯、陳非儂、羅家權、鍾卓芳、李自由、張活游、李海泉等。演出的劇目有《魚腸劍》、《風火送慈雲》、《摘纓會》、《八陣圖》、《雷電出孤兒》等。其中根據《水滸傳》故事編撰的連台本戲《煞星降地球》,由徐若呆編劇,最為賣座,連續演出七本,欲罷不能。後因日軍飛機轟炸廣州,該戲才被迫停演。興中華移師香港,繼續推出《煞星降地球》第八本,並演出《白菊花》(三本)和《白蟒抗魔龍》等劇。
京劇裡《魚腸劍》是齣老戲,主要由二位老生(分飾伍子胥、姬光)、三個花臉(專諸、王僚、劉展雄-姬光侍衛)演出。專諸受伍子胥的推薦而出仕公子姬光,姬光原本的王位被吳王僚所奪取,心中不服,想盡辦法再奪回。而伍子胥推薦專諸,或許專諸認為這份知恩圖報的知遇之恩要報,所以便答應姬光的請求,準備謀殺吳王。專諸感於姬光厚待而決心以死相報,卻牽掛母親。臨行前告知母親,他的母親以死除去專諸後顧之憂,也促使專諸成事的決心。專諸將魚腸劍藏於烤好的魚腹中,在獻魚時用以刺殺吳王僚。姬光即位後,是為吳王闔閭,將此劍函封,永不再用。
1937年,興中華是全男班,首演《魚腸劍》,編劇為李鑑潮、陳甘棠、李君搏。角色分配如下:白玉堂 (飾專諸)、鍾卓芳 (飾虞嫺)、曾三多 (先飾伍員、後飾王僚)、李自由 (飾專母適宜)、吳碧君 (飾嚴姬,王僚夫人)、羅家權 (飾姬光)、張活游 (飾楚平王)。這位小武張活游,就是1950年代成為粵語片紅星的演員。
《魚腸劍》分為十場,劇情如下:(一) 伍員謁王僚,請兵復仇。(二) 姬光計納士,快馬追賢。(三) 夫妻兩情深,賢母訓子。(四) 無功不受祿,賢婦勸夫。(五) 祠堂會貴客,問底查根。(六) 楚王怒下書,追討亡臣。(七) 試味定良謀,劍贈烈士。(八) 完成兒壯志,別母拋妻。(九) 挑撥動刀兵,姬光請宴。(十) 魚腹藏寶劍,巧刺王僚。
1939-40年,興中華開始以男女班組合,白玉堂和陳艷儂、楚岫雲、衛少芳等花旦演出。和平後,1949年興中華的台柱和全男班時期有很大分別。重演《魚腸劍》,角色分配如下:白玉堂
(飾專諸)、鄧碧雲 (飾虞嫺)、黃君武 (先飾伍員、後飾王僚)、半日安 (飾專母適宜)、張舞柳 (飾嚴姬,王僚夫人)、鄧丹平 (飾姬光)、李超帆 (飾楚平王)。
白玉堂組成男女班後,1940 - 60年代合作過的花旦計有衛少芳、陳艷儂、楚岫雲、車秀英、上海妹、譚蘭卿、芳艷芬、鄧碧雲、余麗珍、羅麗娟、梁素琴、陳露薇等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