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多年來於戲曲雜誌撰寫專欄,累積了不少資料。 出版書籍:1.《烽火梨園》2.《錦繡梨園》3.《粵劇文武生梁漢威》4.《光影尋源 解構 1948-1969 香港電影的繆斯》5.《新艷陽傳奇 - 芳艷芬》6.《萬紫千紅 李麗華》7.《花月總留痕 香港粵劇回眸 1930s - 1970s》8.《今夕是何年 任劍輝的光影留情》9.《萬能旦后鄧碧雲》10.《網紅貓偵探社》11.《Will You Remember Me - 張國榮為你鍾情》12. 《大龍鳳時代 — 麥炳榮、鳳凰女的粵劇因緣》 13. 《紙上戲台 — 1910-2010 粵劇戲橋珍賞》。 電郵: damienhk@yahoo.com

2020年12月17日星期四

仙鳳鳴最後新劇《白蛇新傳》

《白蛇新傳》是仙鳳鳴劇務委員會的集體創作,包括白雪仙、何建章、南宮博、胡韺、葉紹德。劇本參訂是陳御香、高梵山。導演是胡韺和王鏗。音樂是于燐和朱毅剛。人材鼎盛,他們的編排,摒棄了傳統《白蛇傳》的仕林祭塔、母子相逢的結局,而讓許仙、白素貞團圓相守。全劇分為七幕九場,序 幕:下凡、第一場:遊湖、第二場:驚變、第三場:盜草、第四場:斷橋、第五場:水漫、第六場:合砵、第七場:毀塔、第八場:仙圓。

演員分配如下,任劍輝 (飾許仙)、白雪仙 (飾白素貞)梁醒波 (先飾艄公、後飾南極仙翁)靚次伯 (飾法海)任冰兒 (飾青兒)林家聲 (先飾鶴童、後飾韋陀)陳寶珠 (先飾鹿童、後飾哪吒)梁寶珠 (飾蚌精)、吳世勳 (飾仙童)余惠芬 (飾許仙姐)、歐偉泉 (飾李仁)、朱少坡 (先飾店夥、後飾甲沙彌)。還有四大金剛、四天神、眾仙女、眾水族,角色多姿多采。這批招考回來的年輕女舞蹈藝員,就是日後的雛鳳鳴成員。

1961919日,《白蛇新傳》首先於利舞台公演,一連九天。930日,移師九龍的普慶,一連演出至116日,兩台合共四十七天。112日為博愛醫院籌款義演,114日為梁氏宗親會福利基金籌款義演。最後兩天,115 – 6日為香港童軍總會籌募經費。

 《白蛇新傳》說許仙、白素貞、青兒相逢於西湖,訂下婚約。許仙和白素貞婚後,夫妻合力經營藥店,當時江浙發生瘟疫,白素貞終日忙碌,贈醫施藥,為百姓解救不少疾苦。卻因此引起金山寺主持法海禪師的妒恨,暗施計策,使白素貞在許仙面前露出蛇精原形,即時將許仙嚇死。素貞為救丈夫,不惜千辛萬險往昆侖山盜取靈芝仙草,終於救活許仙

法海仍不甘罷休,於斷橋,強將許仙擄走。素貞忍無可忍,率領眾水族與法海展開幾番爭鬥。素貞產子後,被法海壓於雷峰塔下,許仙循跡深山修道。若干年後,南極仙翁與眾仙人,毀碎雷峰塔。素貞和許仙情如金堅,鏡合釵圓,同返天宮。

仙鳳鳴為了慶祝成立六周年,並且介紹新劇《白蛇新傳》,特別於916日下午三時半,假尖沙咀半島酒店禮堂舉行盛大酒會。據《華僑日報》報導,來賓多達三千,致送花籃佈滿四方,衣香鬢影,熱鬧非常。到賀的官紳賢達、工商文教、影視明星、粵劇紅伶,令到會場星光熠熠。

 酒會上,任劍輝身穿黑色通花旗袍,外罩黑色短外套。白雪仙則身穿白旗袍,頸上戴有白金頸鏈配兩顆碧玉。負責迎賓的雛鳳成員,一律白衣、白裙、白鞋,襟上繡有徽章,是一隻鳳,還有仙鳳鳴三字。陣容十分齊整,令人為之精神一振。梁醒波、靚次伯、林家聲、任冰兒等成員,都到場支持,與各位來賓盡興。

 《白蛇新傳》多天演出,另一邊廂文化界人士就在不同報紙,作出各種各樣的藝評。資深曲藝前輩譚伯葉也寫了數天評論。他讚許白雪仙的腰腿功夫,令她罕有地在〈盜草〉、〈水漫〉中展現出來。就花旦的關目和水袖而言,他認為〈遊湖〉的感情細摯,「看小青與白素貞的對手戲,間接也反映了白素貞與許仙的調情動作。當時的情形,是小青在白素貞左邊,輕拍白素貞的左肩,正待說話,白素貞將右手的水袖一撩,作了一個輕打的樣子,表示你別理閒事。白雪仙與任冰兒這些對手戲,有點瞄頭。」

 




白楊的粵劇因緣

 《花王之女》是廖俠懷首本戲之一,並且憑此劇令到四位花旦大紅大紫,她們是羅麗娟、鄧碧雲、黃金愛、白楊。羅麗娟、鄧碧雲、黃金愛,都演過全本粵劇。最後一位是著名武生馮鏡華之女兒白楊,又名金滴華。著名演員馮淬帆是她胞弟。武生馮鏡華,與靚次伯齊名,享譽梨園多年。馮鏡華(1894-1977年),原名馮名鑒,順德馬岡人。他的做功老到,表演細膩,唱功優美,融佛曲梵音於唱腔之中,韻味醇厚柔和,享有「梵音鑒」之譽。

白楊本來是歌壇紅星,後來跟隨父親,轉戰舞台。白楊雖然沒有和廖俠懷同台演出,但他們把《花王之女》名曲灌錄成唱片,極度暢銷。人們一提起白楊,就會想起《花王之女》唱片。

1952年,桂名揚遠赴星加坡新世界遊樂場,匯合馮鏡華、白楊、朱秀英、謝君蘇、羅家寶、黎孟威。羅家寶的回憶錄《藝海沉浮六十年》,記載了這段珍貴歷史。桂名揚、白楊演了《冷面皇夫》、《趙子龍》、《花落見花心》等名劇。

19551212日,大團圓劇團在高陞起班。報章廣告話:「星洲載譽歸來,唱工藝術艷旦白楊登台第一聲」。這是白楊第一次於香港公演粵劇,身為正印花旦,全力以赴。演出劇本皆為馮鏡華珍藏秘本。首晚演《牡丹被貶江南》(全卷),內容有唐明皇撃鼓催花,李太白醉倒騎驢。演員有白楊、麥炳榮、馮鏡華、林家聲、英麗梨、半日安、羅家會、林遠聲。主題曲有麥炳榮唱〈吊花魂〉、白楊唱〈悔前塵〉、馮鏡華唱古曲〈醉倒騎驢〉。日場演白楊戲寶《野店紅裙》,其他劇目《漢武帝重見李夫人》(有〈猩猩追舟〉排場)、《薛平貴王寶釧》(有〈別窰〉、〈回窰〉排場)

19563月,福祿壽劇團,是改制班。改制班即是把粵劇演出時間縮減,分為日場開兩點,晚上開兩場,七點九,九點九。演員:羽佳、陳艷儂、黃鶴聲、白楊、羅家權、馮鏡華、關婉芬等。盧迅、陳甘棠合編袍甲新劇《飛鳳引玉龍》,改編自《陰陽扇》,另有《楊貴妃金盤洗祿兒》、《三春審父》、《再結靈芝》。高陞做完,再過東樂。

19561015日,白楊擔任正印花旦,拍女文武生金劍鋒。金劍鋒由美國回港,班牌是金劍鋒劇團,其他演員有馮鏡華、少新權、鍾志雄、劉錦超、陳好逑、牡丹紅。這次不是改制班,演全本粵劇《一張白紙告青天》、《張羽煮海》、《玉葵寶扇》。《張羽煮海》當年於省港兩地,都有不同劇團上演,不過未知道劇本是否一樣。

19561029日,祁筱英劇團於利舞台開鑼。女文武生祁筱英,正印花旦鄭碧影,二幫花旦白楊,小生麥炳榮,還有馮鏡華、梁醒波、白梨香、李學優、麥秋儂。劇目有《寶馬神弓並蒂花》、《北宋楊家將》、《雙槍陸文龍》。

1957年,香港的粵劇演出減少,馮鏡華返回廣州定居。白楊專注獻唱,並且指導過不少曲藝界後學,對曲壇默默耕耘,還灌錄了不少暢銷唱片。1988年,闊別舞台多年,白楊以另一藝名金滴華,參加大型粵劇製作《楊家將》,飾演蕭太后。此後,就不見她於舞台露面。原名馮珮冑的白楊,是鍾雲山的元配夫人,仙遊於2011年。

(鳴謝:龍玉聲提供白楊的舞台照片)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阮兆輝 陳好逑《文姬歸漢》

 《文姬歸漢》首演於1997124日,也是阮兆輝和著名花旦陳好逑首度合作於好兆年劇團演出地點新光戲院劇本分為六場,由阮兆輝編寫,只有第三場的〈胡笳十八拍〉由葉紹德撰寫曲詞。

三國時,才女蔡文姬在戰亂中被匈奴左賢王所虜,但左賢王因仰慕文姬之才,以至誠感動文姬,二人結為夫婦。十二年後,曹操為相,欲請文姬繼承其父蔡邕之志,續修《漢書》,便派與文姬青梅竹馬之董祀為使,重金贖回文姬歸漢。曹操一心以為文姬必會感恩圖報,筆下歌頌其功德。豈料曹操卻好心做壞事,令文姬失去一段美滿姻緣,被迫母子骨肉分離、夫妻永別,終生未能團聚。文姬在歸漢途中將其心意注入樂章,譜成千古傳頌的《胡笳十八拍》,最後鬱鬱而終。

開山演員陣容 : 阮兆輝 (飾左賢王)、陳好逑 (飾蔡文姬)、尤聲普 (飾曹操)、新劍 (董祀)、賽麒麟 (飾周近)、李鳳 (飾卞氏)、郭俊聲 (飾胡兒)、林寶珠 (飾侍琴)、文禮 (侍棋)

《文姬歸漢》是阮兆輝為陳好逑度身訂造劇本,塑造出蔡文姬的角色,道盡文姬別胡歸漢、夫離子散的無奈與悲情。第三場,阮兆輝與陳好逑以精湛演技,絲絲入扣的感情,將夫妻袂別、母子分離,今生不能復見之悲情推至高峰。此場重頭戲內,文姬、左賢王、胡兒一家人的細膩感情,隨著梆黃的穿插編排,再加上一連串悅耳動聽的小曲,如〈紅燭淚〉、〈寒鴉戲水〉、〈鳳笙怨〉、〈胡笳十八拍〉、〈別鶴怨〉、〈雙聲恨〉,令觀眾有繞樑三日之感。

第四場「歸漢」場面華麗鼎盛,胡漢的儀仗侍從,輝映於舞台上,深深扣住了觀眾情緒,為蔡文姬的悲慘命運,送上同情和嗟嘆。此場內有新小曲〈胡笳第一拍〉至〈胡笳第四拍〉,使到離愁別緒有層次地加深下去。曲詞在大合唱下,更具感染力,「胡邊冷漢水寒,兩處鴛鴦各自涼,怕見漢胡分界石,欲行欲止嘆徬徨,臨漢土,念胡邦,傷心何日聚倫常,何日聚倫常」,真是催人淚下。

阮兆輝說:「我寫《文姬歸漢》,道盡蔡文姬的無可奈何。所謂高臺教化,就是呈現社會現象、人生困境,引起觀眾共鳴,從而思索如何自處。」

戲劇要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根基上要從人的品格出發,宣揚美好品德,如忠孝節義等。「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因應優良品格才會產生好的藝術作品。論到優秀粵劇作品,阮兆輝比較喜歡唐滌生所寫的《白兔會》,還有自己所編的《文姬歸漢》。粵劇切實需要這些有內涵的劇本,無論於文化、價值及哲理中,都希望有一點東西交代給觀眾,引發他們去思考深層次的問題。

第五場,奸臣周近向曹操進讒,冤誣董祀,說他深夜過營與文姬有染,曹操竟然相信,下令賜死董祀。智勇雙全的文姬,為了救無辜的董祀出生天,毅然夜訪曹操,詳述真相。曹操明白到周近作祟,於是下達新令,免董祀之死。周近被收押,再行發落。文姬離府後,曹操夫人卞氏,向曹操說明他實在好心做壞事,令到文姬回漢,卻生受夫離子散之慘痛。 

尾場主題曲,陳好逑唱盡為妻為母卻不能天倫敘樂的悲哀。身在漢土,心念胡邦,夜盼夫郎,日盼兒女。終於在修畢《漢書》後,文姬心力交瘁,吐血而逝。文姬臨終前,把曲譜《胡笳十八拍》交予侍琴,希望送到左賢王手上。「瘦骨縱然埋漢土,但願魂歸大漠會夫兒」,令人慨嘆命運之安排。

 


葉紹德編劇《鄭成功》

 歷史上的鄭成功(16241662),為南明的重要將領。南明紹宗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因受永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鄭成功出生於日本九州,父親為明末壟斷福建與東洋貿易的海盜鄭芝龍,母親為日本人田川氏。鄭成功於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1645年,清兵攻入江南,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與宗族在中國東南沿海繼續抗清,並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明朝滅亡後,鄭氏僅得固守廈門金門兩島,並遭到清朝實行海禁封鎖。

1661年,鄭成功率軍約二萬五千人自金門橫渡台灣海峽,先後圍攻普羅民遮城熱蘭遮城,翌年擊敗荷屬東印度公司的部隊,以台灣西南隅為基地建立起明鄭政權。攻台後不久鄭成功即因急病去世,其後台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負盛名

19635月,非凡響於香港大會堂演出袍甲新戲《鄭成功》,隨後移師東樂戲院。編劇為葉紹德。何非凡為了這齣《鄭成功》,曾經率領劇團重要成員前往台灣,實地考察歷史事蹟。葉紹德於演出前記者招待會表示,劇本的最後部份,與歷史事蹟有多少不同,那是為了遷就戲劇性的緣故。

《鄭成功》此劇分為六場。演員陣容:何非凡 (飾鄭成功)、李寶瑩 (飾董翠雲)、梁醒波 (飾鄭芝龍)、梁素琴 (飾鄭母)、靚次伯 (飾郭必昌)、陳錦棠 (飾鄭彩)。《鄭成功》故事由鄭成功受明朝恩賜國姓開始,敍述其父平國公鄭芝龍,把持軍政,唯利是圖,竟受清人賄賂誘降。鄭父賣國求榮之事敗露後,鄭成功極為悲憤。鄭母責之以大義,訓子應該為國忘家。以至鄭成功與妻子及堂兄,逃回南澳,整頓兵馬,並獲民眾擁護。

後來清兵派奸細來向鄭成功說降,並以其父生命為威脅,以及欲得魯王,以作為清兵不攻打廈門、安海的交換條件。但鄭成功洞悉清兵奸詐,不受威逼利誘,令斬奸細頭髗祭旗,誓師大舉向清兵反攻。清兵不敵大敗,退至安海城下。 

清兵又欲殺鄭芝龍作為威脅,鄭成功一時不知所措。其妻董翠雲力勸不要給敵人所乘,指出此為清兵慣用技倆,陣前撃鼓助夫攻城。清兵見計不得逞,恐鄭家軍攻破,自願撤退。清兵釋放鄭芝龍時,乘亂將他刺傷。最後鄭母亦為侄兒救回,一家團敍。鄭芝龍深悔賣國求榮,鑄成大錯,鄭成功矢志與清兵誓不兩立,重光漢室。

196352日《工商日報》,有一篇特寫〈歷史故事搬上舞台,《鄭成功》演出成功〉的報導:「一向觀眾都以為何非凡只是擅於演情僧那一類戲的,但是,看了他演出的鄭成功後,以前的觀感要大大改變了,他在這齣戲中飾演鄭成功一角,把這位民族英雄純忠純孝的性格,刻劃得恰到好處。 

以芳腔見稱的花旦李寶瑩,她飾演鄭成功妻子董翠雲,演技比前大有進步,她和何非凡的幾場對手戲,演得十分出色。梁醒波是丑生王,但他飾演一位性格極端反派的鄭芝龍,演來非常成功,波叔的演技莊諧兼備,把這角色的奸狡貪婪的性格表演無遺。武狀元陳錦棠飾演的鄭彩,一身老粗氣,這角色正適合他的擅長戲路,演來是十分落力。

老牌武生靚次伯,破例演出反派角色的奸細郭必昌,戲雖不多,但把這種奸險走狗的型格表現淋漓盡致。還有一位飾鄭母的梁素琴,唱做功夫非常老練,書軒訓子要為國忘家,大義滅親的一場,和何非凡、李寶瑩大演對手戲,演來有聲有色,令人喝采。」





2020年9月25日星期五

于素秋 圖片匯集

于素秋(192879日-2017512日),原名于小圓。為1950年代、1960年代香港著名電影明星。父親是著名京劇武生于占元,由於出身自京劇世家,自小開始學戲,擅打北派,是著名京劇刀馬旦,特別在《白蛇傳》,有連踢十二纓槍絕技。她也是成龍洪金寶等人的大師姐。

于素秋在1948年開始從影,曾主演超過200部影片,當中有170多部是武俠片,是香港早期著名的武俠女星。作品包括粵語武俠片經典《仙鶴神針》、《如來神掌》、《火燒紅蓮寺》、《五虎斷魂槍》、《勾魂鬼爪》等。她與曹達華合作最多,被認定為最佳情侶

19637月,于素秋與鄧碧雲(藍牡丹)、鳳凰女(紅牡丹)、羅艷卿(銀牡丹)、余麗珍(紫牡丹)、吳君麗(白牡丹)、南紅(綠牡丹)、林鳳(黃牡丹)七位女演員結義金蘭,號稱八牡丹,于素秋為黑牡丹。19662月,她與粵劇名伶麥炳榮於香港希爾頓酒店舉行婚禮,婚後息影。

雖然于素秋在舞台演京劇,但是她拍了不少粵劇片,並且由黎坤蓮專責配音,另一位唱家幕後代唱。片商需要花這些功夫,仍然樂意請她拍戲,是因她熟悉戲曲的身段和功架,武藝卓絕,如在《斷橋產子》、《無敵楊家將》、《鍾無艷掛帥征西》、《陶三春打龍袍》、《不斬樓蘭誓不還》等的表現,並不遜色於粵劇花旦。2017512日於三藩市因肺炎離世,享年88歲。














2020年9月12日星期六

梁無相 圖片匯集

梁無相 (1930 - ) 和姊姊梁無色是歌壇姊妹花,小時侯得京劇票友指導已常作慈善演出,在舞台上演京戲。無色唱子喉,無相習平喉,小小年紀已深得戲迷喜愛。

香港淪陷後,她們舉家逃到廣州,為生活登台獻唱。無相不但擅唱,對各種樂器和掌板都得心應手。戰後新馬走紅劇壇,無相亦習其唱腔。由於無相和新馬同樣可唱京戲,把握了行腔運氣的竅門,所以無相唱新馬腔,深得神髓,被譽為「小新馬」。她替唱片公司灌錄過不少暢銷唱片。

1952年梁無相得譚伯葉推介給李少芸,在大鳳凰首踏台板,和白玉堂、薛覺先等名伶合演《生包公夜審郭槐》、《七殺楊家將》。因為她的唱腔幾可亂真,所以不少片商請她拍電影,實行伶影雙棲。

她參加過金聲、大金聲、新女兒香、新龍鳳、順利年、寶寶等劇團,合作過的花旦有余麗珍、鄧碧雲、陳露薇、鄭碧影、陳艷儂、黃金愛等。名劇有《生御貓三氣錦毛鼠》、《光棍姻緣》、《秦宮生死恨》、《龍鳳燭前鶼鰈淚》、《雄寡婦》等。

她主演的電影有《光緒皇夜祭珍妃》、《歌唱胡不歸》、《夜夜念奴嬌》、《蘇小妹三

難新郎》等。

因應觀眾在我的 youtube   「香港回憶」頻道留言,希望看到梁無相的圖片,所以在此逐一上載。












羅家英 汪明荃《糟糠情》

 編劇秦中英(1925 - 2015),廣州市人。秦中英在香港讀書時經常參加業餘演出活動,並撰寫粵曲、小品。1950年代初,師從傅煒生,還正式學習粵劇寫作。他創作的第一部粵劇是《張文祥刺馬》(與傅煒生合編)。1954年後,秦中英先後在新百花、義擎天、南方粵劇團和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團擔任專職編劇。編寫了《繡襦記》、《王大儒供狀》、《朱弁回朝》等著名劇本。1964年至1979年被錯誤處理遣送回鄉,後落實政策在廣州黃埔區粵劇團擔任團長兼編劇。1984年,重返廣州粵劇團擔任編劇,直至退休。

秦中英筆耕50多年,創作、改編、整理的古裝戲和現代劇超過200部。1980年代以來,秦中英創作的著名粵劇有《昭君公主》,《天罡劍傳奇》、《天之嬌女》,《袁崇煥》,《白燕迎春》等。

《糟糠情》本為南路絲弦劇目,由李存志編作,於1982年由平鄉縣絲弦劇團首演;後再經歷多次改編,包括1985年的越劇《金殿拒婚》(陳寶康、鬱天民改編)、豫劇《金殿抗婚》等。粵劇版本《糟糠情》則出自秦中英之手,由福陞粵劇團開山,羅家英及汪明荃擔演,於1989年假利舞臺上演 

首演的演員陣容:羅家英 (飾宋弘)、汪明荃 (飾鄭巧兒)、尤聲普 (飾劉秀)、蕭仲坤 (先飾鄭甫、後飾賈復)、龍貫天 (飾李通)、陳嘉鳴 (飾湖陽宮主)、陳雪艷 (飾衡陽宮主)

《糟糠情》的歷史背景是發生於王莽篡漢,改國號「新」,劉秀與王莽會戰。劉秀兵敗而逃,得鄭巧兒相救,卻令其父鄭甫遭賊兵所殺。巧兒家破父亡,隨亂民逃生,於雪地中又救了傷重昏迷的宋弘。二人棲身破廟,數月相對,守禮相待,互生情愫,並以巧兒父母定情之破碗盟誓,不負糟糠之情。

劉秀登位,任命宋弘為大司空,劉秀親姐湖陽宮主慕宋弘剛直,有心相許。宋弘與妻家宴,衡陽駙馬李通到訪提親被逐,宋弘更以白綾書明心跡。湖陽宮主滿心喜悅上朝,豈料宋弘在金殿上以「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為由,堅決拒婚。李通向劉秀進讒,劉秀大怒將宋弘問斬。巧兒得宰相賈復報訊,趕到刑場,以定情破碗盛飯哭祭夫郎,湖陽宮主見此情亦心有不忍。及後劉秀至,得見巧兒原來是當日救命恩人,將宋弘死罪赦免

羅家英以他一向的威勇英武形象,來演繹正義凜然的宋弘,令觀眾滿意接受。上半場的生旦重頭戲,他向鄭巧兒表明心跡,阿姐和他竟流露幾分少年人的青澀腼覥,連觀眾也感受到他們的甜蜜溫馨,報以掌聲鼓勵。鄭巧兒的性格善良、知書識禮,十分討好,汪明荃演來入型入格。

下半場令觀眾難忘的重頭戲,就是鄭巧兒向湖陽公主求情,她如何愛惜夫郎、委婉求全,盡在靜場的口白中。她先說丈夫德才兼備,為國家棟樑,應受重用;宮主匡扶社稷,德惠萬民,理應得配佳偶;然後巧兒訴說自己無父無子,死不足惜,願以身代夫受刑。二幫花旦陳嘉鳴的湖陽宮主亦配合得很好,極具戲劇效果,惻然動容,雙淚橫流

編劇秦中英的聰明之處,就在沒有刻意選用唱段,而是因應演員的特長來寫,正是「千斤口白四兩唱」的要訣。汪明荃含悲帶淚的娓娓道白,最能令觀眾動容,令人更加同情她的淒涼處境。宋弘將對妻子的絕對忠誠,甚至不惜以性命來捍衛,意味著他認為忠於愛妻是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妻盡忠等於齊家,齊家才能治國;負心另娶就是不仁,迫人再婚就是不義








 

文千歲 盧秋萍《唐宮恨史》

 文千歲是粵劇界知名的「靚聲王」,他生於梨園世家,約七歲初踏台板,隨父親參加黃千歲及陳露薇領導的前程劇團。約九歲隨北派師傅竇庭志學習北派武藝,後隨何湘子學藝,並擔任龍虎武師,藝名若游龍。約十三歲以神童姿態參與人之初劇團,藝名小千歲,1963年得曲王吳一嘯改名為文千歲。歷年參加很多粵劇團演出。1976年與梁少芯組成千歲粵劇團 (後易名為富榮華),於美加、澳洲、東南亞及內地演出;及後成立千連芯粵劇團及千連芯青少年粵劇團。

編劇家阮眉於1981年編撰《唐宮恨史》粵曲唱片,首度打開港穗紅伶(文千歲、盧秋萍) 合作之門,此唱片並獲國內「雲雀獎」。後來創作粵劇有《香妃》、《唐宮恨史》、《李仙刺目》、《新梁祝》、《呂布與貂蟬》、《倩女幽魂 聶小倩》等。

19878月,全本粵劇《唐宮恨史》於美孚百麗殿戲院上演。演出單位是廣州粵劇團,正印花旦是盧秋萍,文武生是文千歲,這次演出是穗港紅伶合作之先驅。阮眉的劇本分為六場:() 長生殿、() 貴妃醉酒、() 楊梅爭寵、() 魂斷馬嵬坡、() 平亂班師、() 夢會太真。

盧秋萍於1957年從香港回省學藝,後來考試進入了青訓練班,得到了系統的藝術培訓,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十八歲時,盧秋萍被選進了廣州市青年粵劇團,參加了當時排演的現代戲《白毛女》,擔當女主角喜兒1963年底,周總理到廣州,點名要看現代劇,因而上演《白毛女》,盧秋萍也受到總理的勉勵和讚賞,從此聲名鵲起。她演過的名劇有《李雙雙》、《拷紅》、《春草闖堂》、《南唐李後主》等。

198785日,資深戲曲傳媒朱侶,於《華僑日報》寫下觀後評論〈從廣州粵劇團演出《唐宮恨史》,為粵劇構思艷情戲〉,她說到服裝、佈景、音樂各方面都新穎進步,給人印象深刻,並且出現了粵劇舞台上少見的「吻面戲」。可想而知,這次演出的香艷程度,對當時劇壇做到一定的轟動效果。

《唐宮恨史》述說唐明皇一晚夢遊月殿,眾仙女歌舞歡迎,嫦娥亦現身相見,明皇見嫦娥艷絕人寰,邀約她下凡相會。明皇醒後,將夢中音樂譜下,名為霓裳羽衣曲。楊家有女名玉環,相貌酷肖嫦娥,明皇納之為妃,七夕之夜,兩人在長生殿向天盟誓,願生生世世永為夫婦。邊關胡將安祿山,因一次軍情失利,被押上京聽候朝廷發落,明皇見其英勇不忍殺之,楊妃知他通曉胡族歌舞,要求留他在宮中取樂,並收他為義子。

安祿山逢迎有術,甚得明皇楊妃之歡心。楊妃之兄楊國忠與安祿山不和,奏請明皇將安祿山調往范陽任職。祿山對楊妃早有非份之想,見明皇躭於逸樂,遂勾結史思明起兵作反。唐朝久疏用兵,很快長安便被攻陷,明皇偕楊妃等人倉惶避禍西遷,路過馬嵬坡時,六軍不發,齊呼處死楊妃,明皇為保江山,逼得忍痛將心愛妃子賜以自盡。郭子儀等平定安祿山後,迎明皇回朝,明皇年已漸老,退位讓子登基,唯一念念不忘者唯有楊妃,但已人天永隔,只能尋求在夢中相見而已

此劇多首名曲悅耳動聽,深受戲迷愛戴,令到文千歲、盧秋萍在演藝事業上,另闖高峰,《唐宮恨史》也成為他們的首本戲。1996年,文千歲與太座梁少芯,把《唐宮恨史》再次搬演,並且錄製為光碟,以供後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