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多年來於戲曲雜誌撰寫專欄,累積了不少資料。 出版書籍:1.《烽火梨園》2.《錦繡梨園》3.《粵劇文武生梁漢威》4.《光影尋源 解構 1948-1969 香港電影的繆斯》5.《新艷陽傳奇 - 芳艷芬》6.《萬紫千紅 李麗華》7.《花月總留痕 香港粵劇回眸 1930s - 1970s》8.《今夕是何年 任劍輝的光影留情》9.《萬能旦后鄧碧雲》10.《網紅貓偵探社》11.《Will You Remember Me - 張國榮為你鍾情》12. 《大龍鳳時代 — 麥炳榮、鳳凰女的粵劇因緣》 13. 《紙上戲台 — 1910-2010 粵劇戲橋珍賞》。 電郵: damienhk@yahoo.com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阮兆輝 陳好逑《文姬歸漢》

 《文姬歸漢》首演於1997124日,也是阮兆輝和著名花旦陳好逑首度合作於好兆年劇團演出地點新光戲院劇本分為六場,由阮兆輝編寫,只有第三場的〈胡笳十八拍〉由葉紹德撰寫曲詞。

三國時,才女蔡文姬在戰亂中被匈奴左賢王所虜,但左賢王因仰慕文姬之才,以至誠感動文姬,二人結為夫婦。十二年後,曹操為相,欲請文姬繼承其父蔡邕之志,續修《漢書》,便派與文姬青梅竹馬之董祀為使,重金贖回文姬歸漢。曹操一心以為文姬必會感恩圖報,筆下歌頌其功德。豈料曹操卻好心做壞事,令文姬失去一段美滿姻緣,被迫母子骨肉分離、夫妻永別,終生未能團聚。文姬在歸漢途中將其心意注入樂章,譜成千古傳頌的《胡笳十八拍》,最後鬱鬱而終。

開山演員陣容 : 阮兆輝 (飾左賢王)、陳好逑 (飾蔡文姬)、尤聲普 (飾曹操)、新劍 (董祀)、賽麒麟 (飾周近)、李鳳 (飾卞氏)、郭俊聲 (飾胡兒)、林寶珠 (飾侍琴)、文禮 (侍棋)

《文姬歸漢》是阮兆輝為陳好逑度身訂造劇本,塑造出蔡文姬的角色,道盡文姬別胡歸漢、夫離子散的無奈與悲情。第三場,阮兆輝與陳好逑以精湛演技,絲絲入扣的感情,將夫妻袂別、母子分離,今生不能復見之悲情推至高峰。此場重頭戲內,文姬、左賢王、胡兒一家人的細膩感情,隨著梆黃的穿插編排,再加上一連串悅耳動聽的小曲,如〈紅燭淚〉、〈寒鴉戲水〉、〈鳳笙怨〉、〈胡笳十八拍〉、〈別鶴怨〉、〈雙聲恨〉,令觀眾有繞樑三日之感。

第四場「歸漢」場面華麗鼎盛,胡漢的儀仗侍從,輝映於舞台上,深深扣住了觀眾情緒,為蔡文姬的悲慘命運,送上同情和嗟嘆。此場內有新小曲〈胡笳第一拍〉至〈胡笳第四拍〉,使到離愁別緒有層次地加深下去。曲詞在大合唱下,更具感染力,「胡邊冷漢水寒,兩處鴛鴦各自涼,怕見漢胡分界石,欲行欲止嘆徬徨,臨漢土,念胡邦,傷心何日聚倫常,何日聚倫常」,真是催人淚下。

阮兆輝說:「我寫《文姬歸漢》,道盡蔡文姬的無可奈何。所謂高臺教化,就是呈現社會現象、人生困境,引起觀眾共鳴,從而思索如何自處。」

戲劇要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根基上要從人的品格出發,宣揚美好品德,如忠孝節義等。「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因應優良品格才會產生好的藝術作品。論到優秀粵劇作品,阮兆輝比較喜歡唐滌生所寫的《白兔會》,還有自己所編的《文姬歸漢》。粵劇切實需要這些有內涵的劇本,無論於文化、價值及哲理中,都希望有一點東西交代給觀眾,引發他們去思考深層次的問題。

第五場,奸臣周近向曹操進讒,冤誣董祀,說他深夜過營與文姬有染,曹操竟然相信,下令賜死董祀。智勇雙全的文姬,為了救無辜的董祀出生天,毅然夜訪曹操,詳述真相。曹操明白到周近作祟,於是下達新令,免董祀之死。周近被收押,再行發落。文姬離府後,曹操夫人卞氏,向曹操說明他實在好心做壞事,令到文姬回漢,卻生受夫離子散之慘痛。 

尾場主題曲,陳好逑唱盡為妻為母卻不能天倫敘樂的悲哀。身在漢土,心念胡邦,夜盼夫郎,日盼兒女。終於在修畢《漢書》後,文姬心力交瘁,吐血而逝。文姬臨終前,把曲譜《胡笳十八拍》交予侍琴,希望送到左賢王手上。「瘦骨縱然埋漢土,但願魂歸大漠會夫兒」,令人慨嘆命運之安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