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多年來於戲曲雜誌撰寫專欄,累積了不少資料。 出版書籍:1.《烽火梨園》2.《錦繡梨園》3.《粵劇文武生梁漢威》4.《光影尋源 解構 1948-1969 香港電影的繆斯》5.《新艷陽傳奇 - 芳艷芬》6.《萬紫千紅 李麗華》7.《花月總留痕 香港粵劇回眸 1930s - 1970s》8.《今夕是何年 任劍輝的光影留情》9.《萬能旦后鄧碧雲》10.《網紅貓偵探社》11.《Will You Remember Me - 張國榮為你鍾情》12. 《大龍鳳時代 — 麥炳榮、鳳凰女的粵劇因緣》 13. 《紙上戲台 — 1910-2010 粵劇戲橋珍賞》。 電郵: damienhk@yahoo.com

2019年4月4日星期四

《聊齋》改編隨想


蒲松齡的名著《聊齋誌異》完成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在作者生前多以抄本流傳,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第一次由浙江嚴州刻印。《聊齋》這部短篇小說集,共四百九十多篇,內容廣泛,多以低下階層或者文人為主角,藉著狐、神、鬼、妖,諷刺當時社會對弱勢社群的不公,反映古代中國的社會面貌。二百多年來對其他藝術界別,尤其戲曲、電影、電視產生廣泛影響。從1768年清代劇作家錢惟喬根據《阿寶》改編第一部聊齋戲《鸚鵡媒》,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聊齋》中約有九十篇被改編成戲曲,其中涉及京劇、川劇、粵劇、越劇等四十多個劇種。

近二十年,改編自《聊齋》的香港粵劇,有陳麗芳《倩女幽魂》,龍貫天、陳詠儀《聊齋之生死戀》,趙震宇、古非凡《倩女幽魂》,還有梁兆明、莫燕雲《倩女情結再生緣》、康華《畫皮》等。編劇家區文鳳的《秋月奇譚》和《聊齋新誌》,同樣取材於《聊齋》。可見《聊齋》的魅力和《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名著不相伯仲。

蒲松齡在《聊齋自志》裡,提及「人非化外,事或奇於斷發之鄉;睫在目前,怪有過於飛頭之國。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托曠懷,痴且不諱」。還有「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曰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可見他創作目的是抒發鬱結,寄託憂憤。假以狐鬼花妖故事,期望讀者能領會其中意蘊。

還有蒲松齡一生失意仕途,藉著《聊齋》對科舉弊端大膽揭露,抨擊考官與學官,以及科舉對讀書人的傷害,例如《司文郎》、《賈奉雉》、《羅剎海市》、《于去惡》、《考弊司》等。所謂考官、學官,不是餓鬼轉世,就是胡批亂改,只管認錢不認人,致使有識之士被罷黜,庸碌之輩卻獲功名。而《葉生》、《冷生》、《書痴》、《王子安》等書生,都受到科舉荼毒,被扭曲心理至精神失常。

《聊齋》借助狐女的名篇很多,《紅玉》的狐女只在故事開端和結尾出現,書生馮相如遭到豪紳欺凌而家破人亡。紅玉本是窮書生的鋪墊,馮家遭難後,紅玉為馮相如撫育孩子,助他恢復家業。另外《阿繡》的狐女為求得到劉子固的愛情,幻化為劉子固所戀的少女阿繡。後來狐女卻被劉子固對阿繡的癡情感動,明白至誠之愛,毅然玉成劉子固與阿繡結合,讓狐女這份愛慕超越人間情愛,昇華到另一個層次。

而小說中花妖樹精也是有情有義,對弱小人類不離不棄,有些名篇更是浪漫經典。如《香玉》的美女是白牡丹和耐冬樹,她們對黃生情深,三角關係纏綿繾綣。「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花以鬼從,而人以魂寄,非其結於情者深耶﹖一去而兩殉之,即非堅貞,亦為情死矣。」《黃英》的女主角黃英和弟弟是菊花精靈,樂於助人,對人類極之信任。《葛巾》裡癖好牡丹的常大用和弟弟大器,配上兩位絕色夫人葛巾和玉版。後來他們懷疑她們的來歷,得知她們原來是名種紫牡丹(葛巾)和白牡丹(玉版)幻化。兩位夫人知悉丈夫懷疑,隨後不知所踪。

不過《聊齋》有些故事完全不涉及鬼神,如《胭脂》就是純屬公堂案。少女卞胭脂對秀才鄂秋隼單思成病,由於她和隔鄰夫人王氏是閨中密友,時常傾吐腑肺。而王氏私通書生宿介,宿介得知此事,對胭脂存心不軌,立意假冒鄂生之名夜訪。某夜,胭脂之父被殺。胭脂認為鄂生是兇手,懸官把鄂生屈打成招。後來濟南府覆審,嚴刑拷問王氏、宿介,宿介受不到刑,畫押死牢。山東提學施愚山明察,知道案中有案,接案再審,最終才找出真兇毛大。這個故事懸疑性頗高,峰迴路轉,要追查下去。「聽訟之不可以不慎也﹗縱能知李代為冤,誰能知桃僵亦屈﹖然事雖暗昧,必有其間,要非審思研察,不能得也。嗚呼﹗人皆服哲人之折獄明,而不知良工之用心苦矣。」

京劇乾旦溫如華在1980年代推出一個代表作《仇女傳》,塑造一個青衣典範,就是改編自《聊齋》的《仇大娘》,故事全沒鬼神。晉陽世家子弟仇福不務正業,遊手好閒,整日沉迷賭博,弄至傾家蕩產。幸好他同父異母的姊姊仇大姐訓弟治家,毅力堅持,重振家業。她的性格善惡分明,不畏強暴,勇敢果斷。而且功成身退,不沾榮譽。

從以上各個故事可見,《聊齋》蘊藏豐富,取之不盡,內涵和深度發人深省﹗《胭脂》、《仇大娘》等篇章就是以洞察人性來換取讀者的鑑賞。所以《聊齋》除了艷鬼狐女,恐怖報復外,還有很多空間讓戲曲編劇發揮創造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