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多年來於戲曲雜誌撰寫專欄,累積了不少資料。 出版書籍:1.《烽火梨園》2.《錦繡梨園》3.《粵劇文武生梁漢威》4.《光影尋源 解構 1948-1969 香港電影的繆斯》5.《新艷陽傳奇 - 芳艷芬》6.《萬紫千紅 李麗華》7.《花月總留痕 香港粵劇回眸 1930s - 1970s》8.《今夕是何年 任劍輝的光影留情》9.《萬能旦后鄧碧雲》10.《網紅貓偵探社》11.《Will You Remember Me - 張國榮為你鍾情》12. 《大龍鳳時代 — 麥炳榮、鳳凰女的粵劇因緣》 13. 《紙上戲台 — 1910-2010 粵劇戲橋珍賞》。 電郵: damienhk@yahoo.com

2019年3月31日星期日

芳艷芬、新馬師曾《鴛鴦淚》


1950年代,花旦王芳艷芬在組織新艷陽後,力圖革新。新艷陽對劇本的選擇變得嚴格和認真。良好劇本對整個劇團運作有直接影響,劇本如能做到雅俗共賞,而又富有意義,實負有教育觀眾的使命。編劇方面,新艷陽集中最出色的編劇家:唐滌生、李少芸和潘一帆。

那時興起一種潮流,就是向其他劇種借鏡,如越劇、京劇、崑劇、漢劇、潮劇等,都是粵劇的參考對象。李少芸為新艷陽編寫的《鴛鴦淚》就改編自崑曲《忠義烈》,另外他參考京戲《周仁獻嫂》和山西梆子《鴛鴦淚》。京戲共分九場,山西梆子有二十五場,粵劇《鴛鴦淚》就濃縮為六場。

翁偶虹(1908 - 1994),著名戲曲作家,北京人。1934年在中華戲曲專科學校任編劇和導演。1949年後在中國京劇院任編劇1939年,翁偶虹把山西梆子《鴛鴦淚》改編為京劇,給中華戲曲專科學校的儲金鵬、李玉茹、王玉讓、張金梁等演出,大受好評。1954年,著名京劇演員葉盛蘭在中國京劇院,重排《鴛鴦淚》及改名為《周仁獻嫂》。

京劇《鴛鴦淚》和以後的《周仁獻嫂》版本。都以周仁為主線,他的妻子馮素蕙刺殺嚴年失敗後,逼得自刎而死,保存了拯救杜娘子的責任。其後正義倔強的王四公,以為周仁獻嫂,找上門來,杖打周仁,幸賴杜娘子挺身而出,免使周仁蒙冤受辱。最後杜文學回朝,平反杜門冤情,亦誤會周仁賣嫂求榮,把周仁捉來,一頓狠打。嚴刑之下,周仁奄奄一息,欲辯無從。王四公帶同杜娘子趕來,杜文學才知大錯鑄成,雖然證明了周仁的清白,他的性命卻無法再續。

李少芸的粵劇《鴛鴦淚》,則把正印花旦、正印文武生的戲份,寫得比較平均。他安排韓寶蝶刺殺嚴年失敗後,被周仁棒打昏厥,未曾死去,被棄於亂葬崗而得魯鼠所救。於是寶蝶改扮男裝,易名呂雁南,上京赴試,獨佔鰲頭。杜文學回朝,欲平反杜門冤情,李少芸則運用三司會審的戲場,安排海瑞、寶蝶、杜文學一起審判周仁。寶蝶救夫心切,逼得脫去烏紗帽,說明委屈。而杜娘子亦抱孩兒尋至,夫妻團聚。周仁雖受文學痛打,也無怨言。因為周仁和寶蝶歷劫生死,終可相守。李少芸的改編,滿足了粵劇觀眾對大團圓結局的期望。

《鴛鴦淚》於19561221日至195713日,在利舞台演出,其後再移師東樂。該劇的演員陣容:芳艷芬(飾韓寶蝶)、新馬師曾(飾周仁)、陳錦棠(飾杜文學)、譚倩紅(飾杜娘子)、半日安(先飾嚴年、後飾魯鼠)、白龍珠(飾海瑞)

就劇本之改編來說,大戲《鴛鴦淚》可說已編出咗幾場好戲來矣:比方捧打韓寶蝶一場,新馬與芳姐之對手戲,又比方三司會審周仁之戲,特別是荒郊還魂之戲,均有較洽切之唱曲,得體之安排。此外如開場之元宵花燈夜市,熙熙攘攘,從佈景到戲劇處理,均使人有手法一新之感。」(註:19561223日,大公報,《鴛鴦淚》白了)

劇本處理方面,盡量擺脫舊有形式,以唱做形式,把劇情推進。據白了的劇評,「第三場寶蝶被迫到嚴府之當夜,筵前要向周仁奉茶所唱之《柳底鶯》小曲,佢話『起風雲矣,相看慘斷魂』,雖輕彈心曲三兩聲,卻就向觀眾描畫出夫妻間之難過、悲酸心情。新馬仔個周仁接唱《送君》小曲,後段聲線放得很細,但運腔卻運得很高,這種唱法,即是背着別人偷向佢老婆訴苦咁解,唱做亦轉見認真,由於認真,才使人發生真實感,其後芳姐受刑,佢唱《昭君怨》小曲,芳姐唱《雨淋鈴》小曲,均發揮此一好處,值得一讚。」

芳艷芬除了在《鴛鴦淚》反串男裝演出,大唱平喉。劇中當然有主題曲,讓她大展動聽的芳腔。主題曲的曲式,由反線二黃首板、反線二黃、小曲香魂詞、反線中板、小曲燈花淚、長句二黃、二流所組成。喜愛芳腔的朋友,不要錯過這首主題曲。芳艷芬當年為《芳腔新唱》輻射唱片,也有重新灌錄此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