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多年來於戲曲雜誌撰寫專欄,累積了不少資料。 出版書籍:1.《烽火梨園》2.《錦繡梨園》3.《粵劇文武生梁漢威》4.《光影尋源 解構 1948-1969 香港電影的繆斯》5.《新艷陽傳奇 - 芳艷芬》6.《萬紫千紅 李麗華》7.《花月總留痕 香港粵劇回眸 1930s - 1970s》8.《今夕是何年 任劍輝的光影留情》9.《萬能旦后鄧碧雲》10.《網紅貓偵探社》11.《Will You Remember Me - 張國榮為你鍾情》12. 《大龍鳳時代 — 麥炳榮、鳳凰女的粵劇因緣》 13. 《紙上戲台 — 1910-2010 粵劇戲橋珍賞》。 電郵: damienhk@yahoo.com

2019年3月31日星期日

大龍鳳時代


2012年是香港大會堂慶祝成立五十周年,無數香港人都記得,第一齣在該處公演的粵劇是大龍鳳的《鳳閣恩仇未了情》。1962年大會堂啟用後,香港粵劇界多了一個公營演出地方。粵劇界漸漸懂得運用這座城市化建設,鳳求凰、大龍鳳、慶紅佳、慶新聲、非凡響等劇團都在此首演名劇。

《鳳閣恩仇未了情》笑足五十年

19623月,香港大會堂啟用,開幕粵劇為大龍鳳的《鳳閣恩仇未了情》,受到熱烈歡迎,然後移師九龍普慶,大龍鳳從此奠定大型班地位。此劇照左起:陳好逑、譚蘭卿、鳳凰女。

麥炳榮 、鳳凰女、黃千歲、陳好逑是錯配鴛鴦。譚蘭卿連篇笑料,梁醒波讀番書是讀英文,鳳凰女扮男裝唱平喉。《鳳閣恩仇未了情》成了粵劇喜劇經典,讓香港人笑足幾十年。

朱毅剛創作小曲《胡地蠻歌》主題曲風行數十載。說起這支小曲,有一段小故事,麥炳榮的徒弟阮兆輝憶記,他師傅從來不喜歡生聖人 (即新撰小曲),囑他跟朱毅剛去學唱,學完後,到師傅廂位,唱給他聽。



鳳凰女班事頻繁,羅艷卿代掌正印
19663月鳳凰女的鳳凰劇團,聯同黃千歲到泰國曼谷演出。5月鳳凰女和蘇少棠組成香江粵劇團,往美國巡迴演出四個月,達一百三十多場,是一項驕人紀錄。其後數年新春黃金檔期,她要擔任凰求凰、新鳳凰等劇團的正印,鳳凰女不能兼掌大龍鳳正印之位。她還要到南洋各地走埠演出。

班主何少保當然不會讓大龍鳳這塊金漆招牌褪色,於是想出妙計,請來羅艷卿當正印花旦拍麥炳榮、陳錦棠。由19661968年,他們開山戲有《蓋世雙雄霸楚城》、《一劍雙鞭碎海棠》、《雙雄爭奪艷嫦娥》、《梟雄虎將美人威》、《箭上胭脂弓上粉》等。鳳凰女在1969年再次回歸大龍鳳,重掌正印花旦之位,一直到八十年代。


《燕歸人未歸》和南海十三郎

1930年代著名編劇南海十三郎,在1970年代因為精神病,時好時壞,有一段日子暫居大嶼山寶蓮寺。班主何少保仍然希望這位前輩可以執筆編劇,於是他和編劇家潘一帆往寶蓮寺探望。慶幸地南海十三郎雖未能寫作,卻提供了舊作,花旦王千里駒、小生靚少鳳和名丑葉弗弱的名劇為藍本,並把情節、介口等告訴潘一帆。

潘一帆重新編度緊湊場口,撰寫新曲,寫成劇本《燕歸人未歸》(又名:《雄才偉略振家邦》),再經劉月峰參訂。結果該劇成為大龍鳳名劇之一。當年的演員有鳳凰女(白梨香)、麥炳榮(西梁王子魏劍魂)、任冰兒(東齊宮主洪珊瑚)、新海泉(白志成)、尤聲普(西梁王魏承基)、鍾振聲(東齊王洪紹武)、劉月峰(東齊將軍蔡雄風)

大龍鳳獨領風騷,「寶人和」成絕唱

1970年代的大龍鳳是大型班霸,所有具份量街坊會籌辦神功戲,都以請到麥炳榮、鳳凰女為榮。除了點演鳳凰女的戲寶,很多主會都要求麥炳榮演《黃飛虎反五關》、《十奏嚴嵩》、《燕歸人未歸》等首本名劇。大龍鳳其他名劇有《不斬樓蘭誓不還》、《彩鳳榮華雙拜相》、《飛上枝頭變鳳凰》、《今宵重見鳳凰歸》、《蠻漢刁妻》、《劍底還貞》、《慧劍續情絲》等等。

1984年鳳凰女、麥炳榮以「寶人和」班牌,在美孚百麗殿公演。當時麥炳榮對傳媒自豪地說:「我六十八歲啦,仍然可以做文武生。」這是他們藝術旅程的最後一台戲,劇目有《刁蠻元帥莽將軍》、《榮歸衣錦鳳求凰》、《痴鳳狂龍》、《鳳閣恩仇未了情》、《十年一覺揚州夢》、《十奏嚴嵩》、《三審武探花》、《金釵引鳳凰》和《黃飛虎反五關》等。其他四柱是阮兆輝、高麗、招石文和賽麒麟。

同年麥炳榮返回美國休息後,突然病逝。故此「寶人和」一屆成為他們絕唱。鳳凰女失去好拍檔,決意淡出舞台,大龍鳳時代正式結束。1992年鳳凰女在三藩市病逝,至今剛剛多年矣。不過榮哥、女姐可以放心,你們的名劇已經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

1 則留言:

  1. 这个照片有没有更加清晰的版本 烦请再发一下。谢谢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