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家李少芸給花旦王芳艷芬的新艷陽寫過《王寶釧》、《紅鸞喜》、《鴛鴦淚》、《多情孟麗君》等名劇。其中仿效京劇《紅鬃烈馬》而撰寫的《王寶釧》是一部賺人熱淚的傑作,1957年7月19日首演。演員陣容:芳艷芬(王寶釧)、新馬師曾(薛平貴)、譚倩紅(先飾春梅,後飾代戰宮主)、蘇少棠(蘇龍)、半日安(王夫人)、少新權(王允)、歐陽儉(朱義盛)、艷桃紅(金釧)、余蕙芬(銀釧)。
王寶釧是民間故事,屬於各地方戲曲都有的古老傳統戲。京劇名伶梅蘭芳、程硯秋、黃桂秋都擅演此戲,各派都有獨特演繹方式。
芳艷芬和新馬師曾吸收京戲的特點,又把好些古老排場都保存下來,如三擊掌、別窰、回窰等,把粵劇傳統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至。芳艷芬和新馬師曾的悉心演繹,把王寶釧的悲慘命運再度展現在觀眾眼前。
2007年,筆者為撰寫《新艷陽傳奇》特意搜集有關資料,查閱當年各類報章的評論,看到以下劇評:「新馬在『平貴別窰』一戲中,穿袍披甲,打正京戲武將『起霸』的功架出場,唸白也一如京戲,做到緊張處,他與芳姐大唱其『搖板』。」(引自1957年7月24日 大公報 《王寶釧》 白了)
筆者雖然訪問了花旦王芳艷芬女士,可惜她對這段京腔搖板已經沒有印象。我在中文大學戲曲資料中心,另外找到1970-80年代改變的《王寶釧》版本,場口唱詞安排均有所不同。猶幸香港電影研究專家阮紫瑩幫助,得到白秋雲前輩慷慨相贈一些泥印劇本,內中竟然有《王寶釧》。這位梨園前輩應是1950-60年代的演員。估計她的泥印劇本會比較接近芳姐的版本。
當時十分雀躍,立刻回家細讀泥印本《王寶釧》,果然在第三場別窰,平貴起扭絲搖板唱:「忽聽大炮響三聲,辭別三姐跨鞍。」看下去,卻發現平貴和寶釧的搖板是沒有曲詞的。頓時心內納悶,面對無字劇本,又沒有老戲迷收藏相關的現場錄音,怎麼辦呢﹖別窰是重頭戲,若然沒有搖板的曲詞,讀者就看不到有關的文字記載。
及後發現幸運唱片公司在1960年代的套裝唱片《王寶釧》,由新馬師曾、吳君麗、新梁醒波、麥秋儂等灌錄,曲詞是潘一帆編撰。別窰一場,新馬師曾、吳君麗是唱京腔,搖板的曲詞如下:
寶釧:從空降下無情劍,
平貴:斬斷了夫妻兩離分,
寶釧:流淚眼看流淚眼,
平貴:斷腸人送斷腸人,
寶釧:寶釧難捨薛平貴,
平貴:平貴難捨妻寶釧,
同唱:夫妻們,只哭得肝腸寸斷,罷了我的夫(妻)呀。
筆者再以另一個角度審視,嘗試從不同京劇版本,如李萬春、王玉茹、遲小秋等京劇錄像,看到大部份相近的曲詞是這樣:
平貴:叫人難捨又難分,
寶釧:從空降下無情劍,
平貴:斬斷夫妻兩離分,
寶釧:流淚眼看流淚眼,
平貴:斷腸人送斷腸人,
寶釧:寶釧難捨薛平貴,
平貴:平貴難捨妻寶釧,
同唱:夫妻們,只哭得肝腸寸斷,我的夫(妻)呀。
「只哭得肝腸寸斷」一句,有些京劇版本則是「只哭得淚如雨傾」。版本之多,我實在不知道怎樣取捨,而且搜尋不到有力的佐證,去證明幸運唱片版和新艷陽舞台版的搖板是相同,所以我沒有把幸運唱片版的搖板曲詞放在《新艷陽傳奇》書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