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多年來於戲曲雜誌撰寫專欄,累積了不少資料。 出版書籍:1.《烽火梨園》2.《錦繡梨園》3.《粵劇文武生梁漢威》4.《光影尋源 解構 1948-1969 香港電影的繆斯》5.《新艷陽傳奇 - 芳艷芬》6.《萬紫千紅 李麗華》7.《花月總留痕 香港粵劇回眸 1930s - 1970s》8.《今夕是何年 任劍輝的光影留情》9.《萬能旦后鄧碧雲》10.《網紅貓偵探社》11.《Will You Remember Me - 張國榮為你鍾情》12. 《大龍鳳時代 — 麥炳榮、鳳凰女的粵劇因緣》 13. 《紙上戲台 — 1910-2010 粵劇戲橋珍賞》。 電郵: damienhk@yahoo.com

2019年5月8日星期三

四大名丑 - 半日安


藝海情鴛       模範夫妻

半日安 (1902 – 1964) 原名李鴻安,自小為戲迷,經親戚介紹跟人夀年班第二小武靚中玉學戲,簽六年師約。十七歲正式踏戲台,跟從騷韻蘭落班演大花臉,獲馬師曾賞識在大羅天當拉扯。「半日安」這個藝名就是馬師曾起的,語出「君子難求半日安」其後在國風劇團,散班後往安南、南洋登台,一直跟隨馬師曾。

半日安的妻子是著名花旦上海妹﹝不詳 - 1954﹞,她出生於星加坡,原名顏思莊,父親顏傑卿是粵劇小生。妹姐自小在南洋登台,擅演武戲。她的師父是新加坡著名男花旦余秋耀,另一位師父是以武戲著名的女旦醒醒群。數年間由梅香升至正印花旦,在南洋各州府走埠演出。

1931年上海妹受聘於馬師曾到美國演出,此行結識了半日安,成就一段姻緣。他們在廣州結婚,遵父母命舉行大紅花轎的舊式婚禮。1930-50年代,兩夫婦一起參與戲班演出,形影不離。1942年在澳門演《陳宮罵曹》時,兩夫婦使出渾身解數,上海妹先飾貂嬋,後掛鬚飾陳宮;半日安先飾董卓,後飾曹操。

上海妹病逝後,半日安一直沒有續絃,只專注在工作上。半日安本是大花臉,後轉丑生行當,他是四大名丑之一,和廖俠懷、李海泉、葉弗弱齊名。曾參與電影《一夜風流》(1935)、《左慈戲曹》(1941)等,和平後再落班,並且拍電影,1950-60年代拍下百多部電影。

超級戲寶《胡不歸》

1933年香港修改法例允許男女同班演出,各班爭相組織男女班,出現了馬師曾和譚蘭卿、陳錦棠和關影憐、白玉堂和陳艷儂等組合。薛覺先、唐雪卿賞識上海妹、半日安,於是招攬他們至覺先聲,與薛覺先長期合作。名劇有《嫣然一笑》、《前程萬里》、《王昭君》、《藍袍惹桂香》、《西施》、《含笑飲砒霜》等。

薛覺先、上海妹和半日安主演,馮志芬編劇的《胡不歸》,被歷代觀眾稱為原裝《胡不歸》。《胡不歸》劇本有很多口白、口古、滾花、白欖等靜場戲,沒有時下劇本流行那麼多小曲,演繹此劇絕對考驗演員功力。

半日安除了丑生出色,飾演老婦人也是一絕,特別在《胡不歸》演惡家姑,和上海妹的苦命蘋娘是佳妙配搭。《胡不歸》極受歡迎,劇中〈慰妻〉、〈逼媳〉、〈哭墳〉等折,深入民心,更有唱片傳世。直到現在,後輩演員多有點演此劇,故說《胡不歸》是超級戲寶,並不為過。半日安一直演惡家姑文方氏,拍檔過的正印花旦有上海妹、余麗珍、芳艷芬、鄧碧雲、吳君麗、李寶瑩、陳好逑等等。

扶掖後輩       忠於藝術

1950年代,半日安在花旦王芳艷芬的新艷陽粵劇團,參演多部著名戲寶,如《六月雪》、《王寶釧》、《紅鸞喜》、《鴛鴦淚》、《白蛇傳》等。半日安還參加過李寶瑩、林家聲的寶鼎劇團、鄧碧雲《彩鸞燈》、新馬劇團《金釧龍鳳配》等。唐滌生編給利榮華的《琵琶記》、《西廂記》,均由半日安擔演老旦。

1960年代初期,半日安、靚次伯、白龍珠等叔父,在慶新聲輔助新上位的林家聲和陳好逑。開山戲有《雷鳴金鼓戰笳聲》、《無情寶劍有情天》、眾仙同賀慶新聲》(即現在的《喜得銀河抱月歸》)等。由於半日安熟悉薛派名劇,演《花染狀元紅》、《胡不歸》等劇,毫不保留把薛、妹、安的私伙介口,演繹給林家聲、李寶瑩、陳好逑等年青演員知道。

可惜1964年演罷慶新聲在灣仔修頓球場的新春檔期,半日安染恙入院,延至33病逝於九龍法國醫院。半日安演繹的角色,無論公子宏、蔡婆、相國夫人、文方氏、嚴年、許福、胡道從等等,造型、服飾、人物動作和說話語氣,均有不同,絕不拘流於一格。他的藝術造詣可稱是純淨耐看,揮灑自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