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多年來於戲曲雜誌撰寫專欄,累積了不少資料。 出版書籍:1.《烽火梨園》2.《錦繡梨園》3.《粵劇文武生梁漢威》4.《光影尋源 解構 1948-1969 香港電影的繆斯》5.《新艷陽傳奇 - 芳艷芬》6.《萬紫千紅 李麗華》7.《花月總留痕 香港粵劇回眸 1930s - 1970s》8.《今夕是何年 任劍輝的光影留情》9.《萬能旦后鄧碧雲》10.《網紅貓偵探社》11.《Will You Remember Me - 張國榮為你鍾情》12. 《大龍鳳時代 — 麥炳榮、鳳凰女的粵劇因緣》 13. 《紙上戲台 — 1910-2010 粵劇戲橋珍賞》。 電郵: damienhk@yahoo.com

2022年4月1日星期五

新華的東瀛攻略

 雄心未滅的張善琨為了重振新華的聲威和開拓台灣、東南亞等海外市場,決定在日本拍攝《櫻都艷跡》及《蝴蝶夫人》外景,以作招徠。還要籌備中國第一部伊士曼彩色片《海棠紅》,此舉得到東寶主政人川喜多長政的鼎力支持。

謀拍彩色片是張善琨多年未了的心願,早在他南來香港,離開永華後,以勝利公司之名,租用大觀片場拍《錦繡天堂》(1949)和《瑤池鴛鴦》(1951)。兩片都是十六米厘菲林拍攝的彩色片,但效果未如理想。

另一個尋求川喜多長政幫助的原因,是張善琨沒有雄厚資金,要採用嶄新電影技術,得依靠地域稍近的日本。而川喜多長政和張善琨是生死之交,極樂意去協助他。

導演易文的日記中提及1955329,他和劇務馬力、攝影何鹿影首先飛往日本東京。他們勘察過鐮倉、藤澤、箱根、伊豆、三島等外景地點。42外景全體人員到來會合。隨後開始拍攝工作,為期近一個月。據他憶述,此行是戰後香港影人首次赴日,所以頗受傳媒關注。他們完成外景場面,飛返香港才進行廠景拍攝。

《櫻都艷跡》(1955)及《蝴蝶夫人》(1956)都是陳蝶衣編劇,李麗華和黃河主演。《蝴蝶夫人》是局部彩色片,賣點是拍攝一場彩色歌舞,特別在日本劇場進行,事先以錄音帶交由東寶歌舞團排練,屆時配合李麗華演出,唱出插曲《撲蝶舞曲》,姚敏作曲,陳蝶衣填詞。

手執輕羅扇,迴旋在春風裡,

驚起雙棲蝶,隨風往來飛,

蝶飛總成雙,為什麼我無依。

我舉起香羅扇,不許那蝶雙飛,

風吹花搖,粉蝶兒不分離,

我也願身化蝶,雙飛在春風裡。

《蝴蝶夫人》的意念來自普契尼歌劇,李麗華飾演多情日本女子,黃河飾演中國男子。歌劇的結局,蝴蝶夫人見舊愛已有新歡,便把兒子交託他們,然後絕望地自殺。李麗華的《蝴蝶夫人》則沒有死去,有情人終成連理。

《蝴蝶夫人》製作顧問藤本真澄金子正且,技術顧問岩淵喜一,歌舞彩色攝影師是玉井正夫,燈光:石川緣剪輯板東良治美術清水喜代志道具顧問八木政雄製髮山田順次郎髮飾石綿愛子服裝鈴木丈二郎通譯岸關子舞台設計野口善春日本東寶電影所協助攝製

《蝴蝶夫人》和《櫻都艷跡》的導演是易文,副導演王天林,黑白攝影都是何鹿影錄音張華劇務吳天角田健一郎馬力化妝方圓。何鹿影是著名電影攝影師,無論國語片或粵語片大明星都指定要找他拍攝,可見他的功力贏得行內人信心。在日本逗留半年,何鹿影學習彩色拍攝技術。

不過《櫻都艷跡》是黑白片,根據情僧蘇曼殊的《斷鴻零雁記》改編,黃河是蘇曼殊,李麗華是曼殊日籍表妹靜子。

19558月份,易文編導中國第一部伊士曼彩色片《海棠紅》(1955),李麗華、王引、鍾情、陳厚等主演。故事是重拍白光、嚴俊的《血染海棠紅》(1949)。全片在日本完成,租用連合攝影所片廠,聘日本攝影師栗林實等全組員工。用了四十多天攝製內外景,至117圓滿完成。

《海棠紅》編劇周之原張善琨佐伯隆敏監製助理製片角田健一郎,彩色顧問植田寬副導演王天林,燈光:岸本萬平化妝山田順次郎山田晴彥,道具:太田誠治東洋現像所伊士曼彩色洗印

《海棠紅》是香港、日本合拍片。故事極度中國化,百分之九十是廠景,沒有半點東洋風情。《海棠紅》於1955121在香港娛樂、樂宮戲院作世界首映,造成轟動。李麗華破例在第一場獻映前登台和觀眾見面,還把幾件日本帶回來的禮物,分送觀眾。吳家驤擔任司儀,風趣幽默,博得哄堂大笑。日本首映則為19573月,不過中國化故事題材未能令日本觀眾驚喜。

原本張善琨的理想是擬請日本著名男星池部良和李麗華主演伊士曼彩色片《香妃》,但龐大的宮殿佈景、戰爭場面、民族服裝等所需金額不菲,新華未有能力負擔得來,只好放棄這個念頭。

稍後易文編導《黑妞》(1956),主角是李麗華和陳厚。此片是陳厚首次擔當男主角。外景在日本北海道拍攝。19551118,易文和何鹿影先行飛至日光,外景隊全體人員則在湯元集合,恰逢大雪,26日下山返東京。返港後續拍《黑妞》內景。

(節錄自《萬紫千紅李麗華》,岳清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