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多年來於戲曲雜誌撰寫專欄,累積了不少資料。 出版書籍:1.《烽火梨園》2.《錦繡梨園》3.《粵劇文武生梁漢威》4.《光影尋源 解構 1948-1969 香港電影的繆斯》5.《新艷陽傳奇 - 芳艷芬》6.《萬紫千紅 李麗華》7.《花月總留痕 香港粵劇回眸 1930s - 1970s》8.《今夕是何年 任劍輝的光影留情》9.《萬能旦后鄧碧雲》10.《網紅貓偵探社》11.《Will You Remember Me - 張國榮為你鍾情》12. 《大龍鳳時代 — 麥炳榮、鳳凰女的粵劇因緣》 13. 《紙上戲台 — 1910-2010 粵劇戲橋珍賞》。 電郵: damienhk@yahoo.com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阮兆輝 陳好逑《文姬歸漢》

 《文姬歸漢》首演於1997124日,也是阮兆輝和著名花旦陳好逑首度合作於好兆年劇團演出地點新光戲院劇本分為六場,由阮兆輝編寫,只有第三場的〈胡笳十八拍〉由葉紹德撰寫曲詞。

三國時,才女蔡文姬在戰亂中被匈奴左賢王所虜,但左賢王因仰慕文姬之才,以至誠感動文姬,二人結為夫婦。十二年後,曹操為相,欲請文姬繼承其父蔡邕之志,續修《漢書》,便派與文姬青梅竹馬之董祀為使,重金贖回文姬歸漢。曹操一心以為文姬必會感恩圖報,筆下歌頌其功德。豈料曹操卻好心做壞事,令文姬失去一段美滿姻緣,被迫母子骨肉分離、夫妻永別,終生未能團聚。文姬在歸漢途中將其心意注入樂章,譜成千古傳頌的《胡笳十八拍》,最後鬱鬱而終。

開山演員陣容 : 阮兆輝 (飾左賢王)、陳好逑 (飾蔡文姬)、尤聲普 (飾曹操)、新劍 (董祀)、賽麒麟 (飾周近)、李鳳 (飾卞氏)、郭俊聲 (飾胡兒)、林寶珠 (飾侍琴)、文禮 (侍棋)

《文姬歸漢》是阮兆輝為陳好逑度身訂造劇本,塑造出蔡文姬的角色,道盡文姬別胡歸漢、夫離子散的無奈與悲情。第三場,阮兆輝與陳好逑以精湛演技,絲絲入扣的感情,將夫妻袂別、母子分離,今生不能復見之悲情推至高峰。此場重頭戲內,文姬、左賢王、胡兒一家人的細膩感情,隨著梆黃的穿插編排,再加上一連串悅耳動聽的小曲,如〈紅燭淚〉、〈寒鴉戲水〉、〈鳳笙怨〉、〈胡笳十八拍〉、〈別鶴怨〉、〈雙聲恨〉,令觀眾有繞樑三日之感。

第四場「歸漢」場面華麗鼎盛,胡漢的儀仗侍從,輝映於舞台上,深深扣住了觀眾情緒,為蔡文姬的悲慘命運,送上同情和嗟嘆。此場內有新小曲〈胡笳第一拍〉至〈胡笳第四拍〉,使到離愁別緒有層次地加深下去。曲詞在大合唱下,更具感染力,「胡邊冷漢水寒,兩處鴛鴦各自涼,怕見漢胡分界石,欲行欲止嘆徬徨,臨漢土,念胡邦,傷心何日聚倫常,何日聚倫常」,真是催人淚下。

阮兆輝說:「我寫《文姬歸漢》,道盡蔡文姬的無可奈何。所謂高臺教化,就是呈現社會現象、人生困境,引起觀眾共鳴,從而思索如何自處。」

戲劇要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根基上要從人的品格出發,宣揚美好品德,如忠孝節義等。「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因應優良品格才會產生好的藝術作品。論到優秀粵劇作品,阮兆輝比較喜歡唐滌生所寫的《白兔會》,還有自己所編的《文姬歸漢》。粵劇切實需要這些有內涵的劇本,無論於文化、價值及哲理中,都希望有一點東西交代給觀眾,引發他們去思考深層次的問題。

第五場,奸臣周近向曹操進讒,冤誣董祀,說他深夜過營與文姬有染,曹操竟然相信,下令賜死董祀。智勇雙全的文姬,為了救無辜的董祀出生天,毅然夜訪曹操,詳述真相。曹操明白到周近作祟,於是下達新令,免董祀之死。周近被收押,再行發落。文姬離府後,曹操夫人卞氏,向曹操說明他實在好心做壞事,令到文姬回漢,卻生受夫離子散之慘痛。 

尾場主題曲,陳好逑唱盡為妻為母卻不能天倫敘樂的悲哀。身在漢土,心念胡邦,夜盼夫郎,日盼兒女。終於在修畢《漢書》後,文姬心力交瘁,吐血而逝。文姬臨終前,把曲譜《胡笳十八拍》交予侍琴,希望送到左賢王手上。「瘦骨縱然埋漢土,但願魂歸大漠會夫兒」,令人慨嘆命運之安排。

 


葉紹德編劇《鄭成功》

 歷史上的鄭成功(16241662),為南明的重要將領。南明紹宗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因受永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鄭成功出生於日本九州,父親為明末壟斷福建與東洋貿易的海盜鄭芝龍,母親為日本人田川氏。鄭成功於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1645年,清兵攻入江南,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與宗族在中國東南沿海繼續抗清,並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明朝滅亡後,鄭氏僅得固守廈門金門兩島,並遭到清朝實行海禁封鎖。

1661年,鄭成功率軍約二萬五千人自金門橫渡台灣海峽,先後圍攻普羅民遮城熱蘭遮城,翌年擊敗荷屬東印度公司的部隊,以台灣西南隅為基地建立起明鄭政權。攻台後不久鄭成功即因急病去世,其後台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負盛名

19635月,非凡響於香港大會堂演出袍甲新戲《鄭成功》,隨後移師東樂戲院。編劇為葉紹德。何非凡為了這齣《鄭成功》,曾經率領劇團重要成員前往台灣,實地考察歷史事蹟。葉紹德於演出前記者招待會表示,劇本的最後部份,與歷史事蹟有多少不同,那是為了遷就戲劇性的緣故。

《鄭成功》此劇分為六場。演員陣容:何非凡 (飾鄭成功)、李寶瑩 (飾董翠雲)、梁醒波 (飾鄭芝龍)、梁素琴 (飾鄭母)、靚次伯 (飾郭必昌)、陳錦棠 (飾鄭彩)。《鄭成功》故事由鄭成功受明朝恩賜國姓開始,敍述其父平國公鄭芝龍,把持軍政,唯利是圖,竟受清人賄賂誘降。鄭父賣國求榮之事敗露後,鄭成功極為悲憤。鄭母責之以大義,訓子應該為國忘家。以至鄭成功與妻子及堂兄,逃回南澳,整頓兵馬,並獲民眾擁護。

後來清兵派奸細來向鄭成功說降,並以其父生命為威脅,以及欲得魯王,以作為清兵不攻打廈門、安海的交換條件。但鄭成功洞悉清兵奸詐,不受威逼利誘,令斬奸細頭髗祭旗,誓師大舉向清兵反攻。清兵不敵大敗,退至安海城下。 

清兵又欲殺鄭芝龍作為威脅,鄭成功一時不知所措。其妻董翠雲力勸不要給敵人所乘,指出此為清兵慣用技倆,陣前撃鼓助夫攻城。清兵見計不得逞,恐鄭家軍攻破,自願撤退。清兵釋放鄭芝龍時,乘亂將他刺傷。最後鄭母亦為侄兒救回,一家團敍。鄭芝龍深悔賣國求榮,鑄成大錯,鄭成功矢志與清兵誓不兩立,重光漢室。

196352日《工商日報》,有一篇特寫〈歷史故事搬上舞台,《鄭成功》演出成功〉的報導:「一向觀眾都以為何非凡只是擅於演情僧那一類戲的,但是,看了他演出的鄭成功後,以前的觀感要大大改變了,他在這齣戲中飾演鄭成功一角,把這位民族英雄純忠純孝的性格,刻劃得恰到好處。 

以芳腔見稱的花旦李寶瑩,她飾演鄭成功妻子董翠雲,演技比前大有進步,她和何非凡的幾場對手戲,演得十分出色。梁醒波是丑生王,但他飾演一位性格極端反派的鄭芝龍,演來非常成功,波叔的演技莊諧兼備,把這角色的奸狡貪婪的性格表演無遺。武狀元陳錦棠飾演的鄭彩,一身老粗氣,這角色正適合他的擅長戲路,演來是十分落力。

老牌武生靚次伯,破例演出反派角色的奸細郭必昌,戲雖不多,但把這種奸險走狗的型格表現淋漓盡致。還有一位飾鄭母的梁素琴,唱做功夫非常老練,書軒訓子要為國忘家,大義滅親的一場,和何非凡、李寶瑩大演對手戲,演來有聲有色,令人喝采。」